技术委员会
上海清宁环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成员由7名教授、博导组成,他们在环保领域的各个专业 方向的研究均具有较深造诣,负责解决公司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协助清宁环境规划未来发展的专业 方向和整体布局。
%E5%AE%8B%E6%96%B0%E5%B1%B1

宋新山

宋新山,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地理所,获博士学位。一直从事水环境及生态修复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专著1部。主持国家973专题1项,主持国家自科基金1项,主持上海市自科基金1项,参加国家自科基金3项,主持和参加其它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和参加横向项目20余项。申请专利6件,获得专利授权2件。研究方向:人工湿地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环境数学模拟技术、环境评价与规划、水环境生态修复。

%E5%88%98%E6%8C%AF%E9%B8%BF

刘振鸿

刘振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学术访问学者。担任上海市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会员。主持完成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物产排污系数核算子课题等纵向课题,以及十余项工业废水处理项目工艺设计。

目前已获得各类科研和教学奖项共13项,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废水生物处理模型化研究、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材料设计。


%E9%99%88%E5%AD%A3%E5%8D%8E

陈季华

我国著名环保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季华教授是纺织印染行业环保领域的拓荒者之一,师从我国著名纺织教育家、化学纤维和环境治理专家方柏容教授,她原创性地提出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和高微生物量低污泥负荷对印染废水处理的关键作用,并在上世纪80年代发明了前瞻性的“三相水解酸化实现剩余污泥减量工艺”和“A/B/C活性污泥工艺”。陈季华教授学术思想灵活,善于融会贯通,她主持的“甲醇精馏残液生物处理工艺”获国家发明三等奖、WTO世界知识产权金奖。陈季华教授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获得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师、中国纺织总会巾帼建功奖和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和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E5%A5%9A%E6%97%A6%E7%AB%8B

奚旦立

我国著名环保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奚旦立教授在纺织印染行业的环保领域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特别是纺织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特殊区域的印染废水零排放等,均获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奚旦立教授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主要著作有《环境工程手册环境监测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环境监测》(第一编者,高等教育出版社);《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主编,化工出版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E6%9D%8E%E6%96%B9

李方

李方,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编制环境保护部纺织印染行业排污许可证技术规范,参与完成“膜生物反应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长三角地区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等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2008年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5篇,主持和参加其它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技术、膜分离技术。

%E8%96%9B%E7%BD%A1

薛罡

薛罡,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华大学水污染控制方向学科带头人,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环境保护工业行业协会水污染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水处理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薛罡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环保科技重大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项目等二十余项纵向课题。获发明授权1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EI收录24篇,SCI收录20余篇,专著《膜法单元水处理技术》第1著作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育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多项教学科研奖励及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工业废水治理理论与技术。


%E6%9F%B3%E5%BB%BA%E8%AE%BE

柳建设

柳建设,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环境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入选教育部重点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创新团队成员;担任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能源学会理事,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国际生物湿法冶金(Biohydrometallurgy)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被SCI、EI、ISTP等收录7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授权6项,参与编制国家标准1项,参编教材一部。主要研究方向: 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环境化学、高级氧化技术、 新型环境催化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